没想到棉秆都是钱 山东高唐变农业废弃物为生物能源
棉花秸秆用来发电、甜高粱秸秆生产燃料乙醇、小麦秸秆生产沼气,在山东省高唐县,传统的农业废弃物正变废为宝,庄稼地里每年可以产出相当于27万吨标煤的生物能源。
国能高唐生物发电厂是一个环保清洁能源生物发电项目,总投资3亿元。这个总装机容量30兆瓦的新型发电厂采用丹麦先进的生物能源发电技术,将燃料转化为电能,不用煤不用水,将普通棉花秸秆分解成可燃气体,冷却清洗后,输入到发电机中就可以发出电来,年发电量达165Gwh。
高唐县是传统的棉花生产大县,常年棉花种植面积在30万亩以上,以往棉花秸秆不是在地里一烧了之,就是在村前屋后乱堆乱放,生物电厂建成后,每年仅棉秆就能消耗30万吨。县环保局负责人说,“过去两边污染,一边是地里焚烧秸秆,一边是燃煤发电。生物电厂建成了,污染也不存在了,一举两得。”
据了解,同一台机组如果用燃煤发电,每发一度电可以产生50克的二氧化硫,而用秸秆发电只有2.5克,降低了95%。这个项目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炭资源26.7万吨,不仅减少了大气环境污染,还可进一步改善村庄环境。同时,点火后每天可燃棉柴500吨,按250元每吨平均价格计算,每年可为农民增收3500多万元。琉寺镇农民王昌华说:“种棉花就指望挣棉花钱,没想到棉秆都是钱,一亩地比过去多收入100多块钱。”
来源于:中国环境报
当辽阔西部的丰收画卷,遇上中秋团圆的皎洁月光,一场承载着地域深情、文化底蕴与商业价值的线上盛典——“西部好物节·丰收月”即将璀璨启幕!西部时报社作为深耕西部的权威媒体,其官方线上好物平台倾力打造本次活
编辑:王宇豪 | 审核:嘻嘻END
在硕果累累的金秋八月,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设立的综合性国家级报纸-西部时报全权委托的运营机构西部传媒策划运营建设的西部好物智能科技产业园项目成功签约,落地山东德州。标志着西部传媒旗下匠心打造的西部好
8月1日,西部时报正式发布全域智能服务平台“AI报童”APP,首创“新闻+AI服务”双引擎运营模式。日前,西部时报旗下创新型新闻服务产品“AI发报童”核心算法已成功通过国家级深度合成算法备案(网信办备
8月1日,西部时报西部好物平台正式推出文化IP形象“芽芽”——通体裹着阳光暖黄,头顶顶着嫩绿芽苞,这个憨萌小精灵的诞生,不仅是一次视觉标识的革新,更标志着平台从交易枢纽向文化共同体的深层跃迁。它将承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