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等甜高梁秸秆制乙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2006年岁末,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相关部门获悉,由清华大学、中国粮油集团公司、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政府共同完成的甜高粱秸秆生产乙醇中试项目喜获成功。中试结果显示:发酵肘间为44小时,比目前国内最快的工艺缩短了28小时;精醇转化率达94.4%,比目标值高出44个百分点;乙醇收率达理论值的87%以上,比目标值高出7个百分点。该成果的取得,意味着我国以甜高粱秸秆生产乙醇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据悉,在近一个月的试验期内.科研人员采用菌种(TSH一1)和转鼓式固态发酵装置实施了6次试验。这是我国采用固体发酵形式进行塘转醇的研究以来,首次成功实现乙醇收率超过预期指标。业内专家表示,该项目采用的发酵工艺与装备可行,为甜高粱秸秆制燃料乙醇进行工业化示范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用边际性土地种植的农作物生产的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清洁燃料,是国际能源替代战略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方向。我国于2001年开始在河南、黑龙江、辽宁等9省试点推广乙醇汽油。2006年12月份国家发改委明令禁止新上以粮食生产乙醇的项目,并限制原有的以粮食制乙醇企业的产能,鼓励发展甜高粱秆、甘蔗、木薯、榈油树、海藻等非粮、废弃植物生产乙醇汽油技术。因此,该技术的中试成功无疑给乙醇汽油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
据介绍,此次甜高粱秸秆制乙醇项目试验是由清华大学提供技术,中国粮油集团公司提供资金,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政府提供原料和场地条件联手完成的。
以此项目为契机,内蒙古河套地区计划建设3万吨/年的绿色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基地。专家预测,未来3~5年,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和黄河流域部分地区共18个省市区的2678万公顷荒地和960万公顷盐碱地将成为甜高梁的生产基地,加上我国每年产生7亿多吨的作物秸秆,这些地区将成为我国生物燃料乙醇工业丰富的原料基地。
来源于:科学时报
当辽阔西部的丰收画卷,遇上中秋团圆的皎洁月光,一场承载着地域深情、文化底蕴与商业价值的线上盛典——“西部好物节·丰收月”即将璀璨启幕!西部时报社作为深耕西部的权威媒体,其官方线上好物平台倾力打造本次活
编辑:王宇豪 | 审核:嘻嘻END
在硕果累累的金秋八月,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设立的综合性国家级报纸-西部时报全权委托的运营机构西部传媒策划运营建设的西部好物智能科技产业园项目成功签约,落地山东德州。标志着西部传媒旗下匠心打造的西部好
8月1日,西部时报正式发布全域智能服务平台“AI报童”APP,首创“新闻+AI服务”双引擎运营模式。日前,西部时报旗下创新型新闻服务产品“AI发报童”核心算法已成功通过国家级深度合成算法备案(网信办备
8月1日,西部时报西部好物平台正式推出文化IP形象“芽芽”——通体裹着阳光暖黄,头顶顶着嫩绿芽苞,这个憨萌小精灵的诞生,不仅是一次视觉标识的革新,更标志着平台从交易枢纽向文化共同体的深层跃迁。它将承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