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上一条 下一条

大西南经济圈以资源取胜

互联网 2006-12-26

———旅游资源。始于1984年的西南经济协调会议,是一个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广西、西藏六省区及成都市在内的跨省区市、开放型的横向经济协调组织,西南六省区一市持续19年的区域经济协作,已结出丰硕成果。
  保护好生态环境是西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西南旅游的迅速发展。四川省去年减少森林资源消耗量1100万立方米,退耕还林183万亩;广西完成珠江防护林工程51万多亩,退耕还林16.5万亩。西南各省区市正联合建设长江和珠江水系上游的生态屏障,广西、贵州和云南协作保护红水河流域、珠江水系的水源林,积极推广沼气等清洁环保能源。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西南地区已打算联手开发“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川黔渝金三角生态旅游区”、“乌江旅游开发”等旅游精品项目。据统计,2001年西南六省区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2.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100.15亿元人民币,增长21%;外汇收入12.6774亿美元,增长15%。
  ———产业资源。目前西南地区已经初步形成南贵昆、成渝、川滇藏等多个多边合作基本框架。南贵昆计划在交通建设、能源开发、生态保护等多方面加强协作;成都、重庆谋求在科技、房地产、汽车、摩托车及零配件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川滇藏计划在三省区交界处打造世界旅游精品“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各省区市之间相互投资显著增加。区域经济与保护生态协调发展,跨越山水、横向联合的大西南经济圈已浮出水面。
  ———电力资源。西南地区已经成为我国“西电东送”的重要能源基地。去年10月,广西与贵州共同投资33亿多元兴建的100万千瓦坑口火力发电项目全面竣工投产,总投资124亿元的乌江彭水电站2003年全面开工。位于云南、四川交界处的金沙江溪洛渡电站、向家坝电站近期完成项目建议书的审查论证和立项工作。“西电东送”出现良好开局,今年3月,万州至三峡左一电厂超高压输电线重庆段通过检测验收,使重庆、四州进入全国大电网。今年5月,由四川向华东地区送电正式合闸运行,“川电东送”变成现实,今年川电外送电量规模可达64亿千瓦时。
  ———水力资源。大规模开发中的西南水电在未来将成为西部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助推器。专家认为,西南地区一系列巨型水电站的建设,将会改变全国电力格局,为经济快速增长的东部地区提供日益紧张的能源需求。同时,还可以将西南的水能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拉动当地的国民经济增长,从而有力地支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近年来,全国有19个省区市相继出现了缺电现象,绝大部分属于东部发达省份,“拉闸限电”频频出现,电力短缺成为东部发达地区乃至我国经济新一轮高速增长周期的瓶颈。“西电东送”战略是我国战略调整全国电力大格局,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能源平衡与优化配置的重大举措。
  有关专家认为,云南省水能资源丰富,水能开发量达9000多万千瓦,居全国第二位。在未来10到15年内,以水电业为主的电力产业将与烟草、生物资源开发、矿业、旅游业一起,成为该省经济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目前,云南水电业正逐步走向国际大市场,电力资源除了满足省内需要及向广东、华东输送外,还将主要输往东南亚市场。
  ———区域资源。我国西南地区总面积257万平方公里,人口近2.5亿,涵盖云、贵、川、渝、桂、藏等6个省区市,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富集地和工业能源基地。西南地区的煤炭、水力资源丰富,全国70%以上的水能资源集中在西南地区;这一地区临近亚热带,气候湿热,拥有非常丰富的生物资源;西南地区矿产资源优势明显,有色金属资源储量丰富;同时这一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绚丽多姿,加上雪山、湖泊、石林、温泉、瀑布等独特景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西南地区逐步兴起了钢铁冶炼、矿业开采、水电开发、机械制造、食品工业等多个特色产业,一些地方已经改变了过去“老、少、边、远、穷”的落后面貌,特别是在长江上游各省区市中心城市带,经济发展已经具备一定规模。随着西南地区经济地位的迅速提升,以“一区一带”(南贵昆经济区和长江上游经济带)为核心的西南区域经济地位得以凸显,西南各地政府正在谋求促成“一区一带”联建机制,加快区域经济建设的步伐,国家也对这一项目给予大力支持。

 

来源于:西部时报


热点资讯